2025年7月11日凌晨3点30分,泰国芭堤雅一家涮涮锅店里上演了一出荒诞剧。4个韩国游客酒后动手,赤膊上阵互相扭打,玻璃杯满天飞,其他食客吓得四散奔逃。
本来就是个普通的醉酒斗殴案,结果韩国媒体硬是把它弄出了个国际阴谋论,声称这是"中国人伪装成韩国人在泰国打架,特意去给韩国形象抹黑"。
翻译成人话就是:我们韩国人打架是因为中国人冒充的,锅全是中国人的。
泰国警方听罢皆懵,经调查后直接扇己脸:涉事之4人皆为货真价实之韩国籍游客,根本与中国人无关。此刻甚好,韩媒之脸被打得"啪啪"作响比那4个酒鬼所打更甚。
你说这甩锅的技术含量也太低了吧?连基本的调查都不做,张口就来。看来有些人不光酒品不行,品格也堪忧啊。
10万泰铢买不到的"脸面"
事情的经过其实挺简单,就是几个韩国游客喝多了动手。7月11日那天,这4个家伙在芭堤雅春武里府邦拉蒙县的一家涮涮锅店里吃饭。本来好好的聚餐,结果不知道为了啥事儿吵起来了,越吵越凶,最后直接动起手来。
现场视频,看着就让人心头一紧。好几个身材高大的男子,赤裸着上身,互相扭打在一起。他们身上的纹身,在灯光照射下,显得格外分明。
餐厅里的玻璃杯,被当成了武器,四处飞溅,把其他顾客吓得,赶紧抱头逃窜,场面一度,十分混乱。视频中还能清楚听到,有人用韩语爆粗口"西八"这下证据可是确凿无疑了。
泰国警方,处理这种事情,经验颇为丰富,很快便将4个闹事的家伙予以控制。经调查警方明确,这4人的确是韩国籍游客,且彼此为朋友关系,只因喝酒时生出个人矛盾,才会大打出手。
最搞笑的,是赔偿环节。餐厅老板,狮子大开口,直接要这4个家伙,赔偿10万泰铢,差不多2.3万人民币。你想一想,一顿饭能吃多少钱呢?
这赔偿金里,大部分都是因为他们闹事所造成的损失——桌椅板凳、餐具破损,以及其他客人被吓跑的营业损失。
这4位韩国游客,倒也算干脆,自己知晓理亏,乖乖地付钱赔偿。泰国警方以"公共场所斗殴"这样的名义,对他们提起了诉讼,交完罚款之后,便将他们放了。整个处理过程,公开且透明,警方还特意地澄清:涉事人员全是韩国籍,压根没中国人参与。
韩媒的"受害者叙事"有多离谱
最初泰国的一些自媒体的确搞错了,把这事儿报道为"中国游客互殴",后来又改口称是"中韩游客冲突"。说白了就是当地媒体在刚开始的时候,信息不够准确,这是很正常的情况,毕竟现场十分混乱,在第一时间弄清楚国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但韩国媒体的反应就很有意思了。他们不是去核实事实,而是直接跳到了阴谋论:中国人故意伪装成韩国人打架,就是为了抹黑韩国形象。你看看这逻辑链条有多离谱?
按照韩媒的说法,中国人为了黑韩国,专门跑到泰国去学韩语,练韩国口音,还得把自己晒黑了伪装成韩国人的模样,接下来特意选个有监控的餐厅里大打出手。这得多闲啊?编剧都不敢这么写。
《芭堤雅新闻》,作为当地的权威媒体,详细地报道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。泰国警方,在7月16日,再次予以确认:4名涉事者,均为韩国国籍,他们彼此之间是朋友关系,当晚在同桌用餐时,因个人的矛盾,导致争执逐步升级,进而演变为肢体冲突。
更搞笑的是,就在韩媒忙着"澄清"的同时越南河内又发生了韩国女游客殴打越南女性的事件。这回总不能说是中国女人伪装的吧?韩国驻越使馆都不得不出面道歉,承认自己国民行为不当。
明摆着就是部分韩国游客在海外的素质问题,非要扯到国际阴谋上去。这种"受害者叙事"的套路用多了,真以为全世界都是傻子?
从"端午节申遗"到"泡菜宗主国",甩锅成瘾的文化密码
这种甩锅行为可不是头一回了。回想一下这些年韩国在文化认同上的各种骚操作,你就明白这背后的逻辑了。
先说端午节申遗这件事。2005年,韩国将"江陵端午祭"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接着部分韩媒便开始叫嚷,称端午节是韩国的。明明端午节在中国已然有2000余年历史,屈原的故事广为人知,不过韩国人却硬是宣称这是他们的传统节日。
还有泡菜的事儿。疫情期间中国人在家做韩式泡菜,结果韩媒急眼了,说中国人"窃取"了韩国泡菜文化。拜托腌菜这技术哪个国家都有好吧?中国的酸菜、泡菜历史比韩国建国都早。
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关于汉字起源的那些说法。有些韩国学者居然说,汉字是韩国人创造出来的,并且宣称古代朝鲜半岛的"东夷族"发明了汉字。这完全就是混淆是非。汉字的发展历程十分清楚而且容易去追寻,从甲骨文开始,到金文接着到小篆,每一个阶段都有足够的考古依据来作为依托。
根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于2024年所发布的数据,韩流文化产业的出口额,达到了134亿美元,这一数据,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。不过就在这一耀眼成绩的背后,关于韩国游客在海外的负面新闻,却接连不断地,出现在报纸上。如此鲜明的反差,渐渐地引发了韩国社会对于自身文化形象的深层忧虑。
说白了韩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,总想证明自己的文化独特性和优越性,但又缺乏足够的历史底蕴支撑。于是就出现了这种"文化自卑转自大"的心理什么都要争个第一,什么锅都不想背。
你看这次泰国打架事件,韩媒的第一反应不是反思自己国民的行为,而是想方设法把责任推给别人。这已经成了一种条件反射,遇事先甩锅,实在甩不掉再想别的办法。
对比之下,高下立判
中国游客在海外的表现究竟如何呢?数据往往最具说服力。依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所发布的《2024年出境旅游发展报告》,中国游客在东南亚国家的文明程度评价,接连三年,呈现上升态势,从而获得了当地旅游部门的积极评价。
你看泰国旅游局的统计,2024年中国游客在泰国的投诉率仅为0.3%远低于平均水平。而且大部分还是语言沟通问题,真正因为行为不当被处罚的案例少得可怜。
反观韩国游客,这次芭堤雅事件只是冰山一角。就在同一个月,越南河内发生韩国女游客掌掴越南女性事件,菲律宾长滩岛也有韩国游客因为醉酒闹事被当地警方拘留。韩国《每日经济》自己都承认,韩国人在东南亚的"丑闻接连不断"。
更有意思的是,网友的反应。中国网友面对这种无端的指责,大多是用调侃式的方式予以回应。"韩国人的脸皮宛如万里长城"这种评论,获得了几百个点赞,不过整体的基调都十分理性,极少有过激的言论。
这说明什么呢?说明真正具备文化底蕴的民族,在面对无理取闹的情形时,反而会表现得更为从容且淡定。无需竭尽全力地去辩护,也不必费尽心思地编造阴谋论以转移视线,因为事实远远胜过雄辩之辞。
当然我们也不是圣人,中国游客在海外偶尔也有不当行为,但关键是态度。出了问题我们会反思、会改进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。这就是文化自信和文化焦虑的区别。
微博话题"韩国人装中国人在泰国打架"登上热搜,576条评论里绝大多数都是客观分析,很少有情绪化的攻击。这种理性的态度本身就是最好的回应。
真相只有一个,文明却有千面
泰国警方的最终调查结果给这场闹剧画上了句号:4名韩国游客因内部矛盾大打出手,赔偿餐厅10万泰铢损失后被罚款释放。没有什么国际阴谋,没有什么文化抹黑,就是几个酒鬼喝多了动手,仅此而已。
但这个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,远没有结束。在全球化的时代,每个国家的游客,都是本国文化的"行走名片"。你在海外的一举一动都在无声中传递着背后文化的信息。
中国游客这些年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。从早期的"土豪形象"到现在的"文明出行",这个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通过无数个体的自我约束和提升实现的。我们会为不当行为道歉,会从批评中学习,会在反思中成长。
韩国游客其实也有很多素质很高的,问题是部分韩媒和韩国社会面对负面事件时的态度。与其承认问题并积极改正,不如编个故事把锅甩给别人。这种鸵鸟心态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。
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文化心态。真正的文化自信从来不是靠贬低别人来建立的,而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尊重。当我们在海外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与理性时,也在无声中回击着那些恶意的抹黑。
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2024年全球文化多样性报告》显示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和偏见,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称,以及刻板印象。破解这些偏见的最好方法,不是争论,谁是谁非,而是用行动证明自己。
文明的力量,终将战胜偏见的噪音。这不是什么空话,而是历史一再证明的真理。
声明:本文内容 90%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,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,但是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。图片素材全部都是来源真实素材或者 AI原创。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,望读者知悉。
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,浙江配资门户,股票配资中心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